教育的本质不是装满,而是点亮,我们努力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、为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提供机会。
每一次吟唱,都是生命的弹拨。如今,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之处——杨柳古渡、清乾隆年间开发金沙江航运、白鹤滩绝壁上安澜吉水摩崖石刻、开修石匠房栈道遗迹、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转战西南横渡金沙江、清光绪年间石膏地山崩致金沙江水断流三日逆溢百里的遗址和碑记、抗战时期重开金沙江航运、红军抢渡金沙江红色遗迹、亚洲第一高溜——鹦哥溜索等众多人文历史遗迹仍在讲述着曾经的故事。
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张远谋,是一个一直坚持初衷,在浮躁的时代里坚持平凡铸就梦想的音乐制作人,创作这首歌的时候他在济南,当时的他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巧家了。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巧家,红九军团于树桔渡口巧渡金沙江,在巧家境内行军作战14天,留下了红九军团王家湾战斗、菜子沟战斗、小河口渡口战斗、龙王庙渡口战斗等遗址和巧家烈士陵园、蒙姑镇石匠房栈道、老店镇红军漆仁里故居等众多革命活动遗迹,播撒了革命的火种,唤醒了工农大众。而那些流淌在血液里的热爱,无论走多远,永远割舍不掉,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远方,一个是未知的方向,一个是来时的故乡。如果有那么一座城市,就算离开也终要归来,那么一定还是巧家。每当夜幕降临,逃离了周围的喧嚣,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蜗居的一角,享受着一刻宁静的奢侈时。
在白鹤滩水电站,去了解这个创造了六项世界第一,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、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,能感受鹤舞金沙之温婉,体会大国重器之壮美。心湖还是会泛起故乡的涟漪,关于故乡,关于巧家,关于那些属于家的独特记忆,和只有妈妈才能做出的味道。2013年,贵州联合云南、四川两省环保厅建立起数据共享、信息互通、联防联治的保护机制。
这是关乎赤水河环境保护的一次次行走,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常吕共一步步走出了数万公里的路程。长槽、洞湾、翁家坪、坪子、石板桥、倒回龙、沙咪啰、贾家坝8个沿河村民小组种植方竹,经济价值初见成效,产笋40吨,实现产值36万余元。目前,银厂村没有一家工厂,森林覆盖率达77%。当年4月,考察团在滮水岩前立碑纪念,碑文记载了考察的目的、过程和结果。
可这并不代表村民就愿意买账。村民吴长开见到常吕共急忙上前打招呼,因为常吕共的引导,吴长开将20亩承包土地留下少许作菜地,其他都种上了方竹。
而在此后的4年多时间里,常吕共仍然在加固后升高的河堤上来来回回地走,每一段河道管护人员的电话我都知道,看见垃圾,我就会打电话给他们。此时,他看见了一幅水清、岸绿、村美的乡村画卷。在距离滮水岩约2公里的地方,离开顺河而建的公路,往右朝山顶走去,经过弯弯曲曲的乡村柏油路,10多分钟后,翁家坪村民小组就出现在眼前。当村民三三两两来到河边又相继离开,常吕共萌发了一个想法,用业余时间来清理河道。
从中年到老年,当过民办教师、烤烟辅导员、村委干部,每一段工作经历都与河道无关,但因为河道的原因,他没有长时间离开过银厂村,我离开银厂村最长的时间是一个星期,那是1995年,有亲人在昆明去世,我去处理一些事情。而同年6月25日在赤水河源头举办的活动,是由茅台集团发起的以生态补偿为核心的脱贫攻坚帮扶行动,是补偿机制的有力证明。1992年之前,隐藏在群山中的银厂村无人问津,当它与下游的白酒企业休戚与共时,共同保护赤水河的意识最终被唤醒。怎么办?当贾家坝村民把目光投向门前这条河流时,才蓦然发现,河流不能满足他们所需了。
能为这条河流做些什么呢?不久,村民看见常吕共天天拿着火钳、撮箕,穿着水鞋出现在河道里,把河道里的各类垃圾打捞出来。有一次,村民李某将污水直排到河道,常吕共找到李某,叫嚷着不关你事的李某被常吕共的耐心与真诚感动,从那以后,李某再也没有乱丢垃圾、乱排粪水在河里。
6月21日,一场细雨过后,常吕共来到刘家坪子,在这个他无数次驻足的地方,他给了自己一个身份定位:我就当监督员,义务的,不领工资。几年前种下的7800亩方竹,为高达77%的森林覆盖率作出了贡献。
潜移默化中,村民逐渐理解了常吕共,不再随意往河道丢垃圾,每次见到常吕共,问好的方式变成了:常老师,今天去河里看看没有?常吕共笑着回答:看了看了,垃圾越来越少了。常吕共开始用另外一种心境感受着养育他长大的河流,默默地将出现在河道的垃圾拾起。收入和种苞谷差不多,到了丰产期,收入会更高。如今,从刘家坪子到滮水岩长约5公里的河岸,甚至半坡和山顶,经过时间的酝酿,种下的方竹长大成林,守护着一河清流,也正在回馈付出善意的村民。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,赤水源镇组织银厂村村民代表到碗厂镇考察,了解竹产业发展情况、市场前景以及经验做法。2017年,云南全面推行河长制,昭通全流域也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巡河员、护河员机制,把流域管理全部纳入网格,1公里配备1名巡河员,实现了有人管、管得住。
兰波 摄赤水河源第一村翠竹成林海拔1790米,东经104度45分6秒,北纬27度25分56秒,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,作为赤水河源头所在地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回到贾家坝,常吕共把考察的结果告诉村民,并参考碗厂镇种植户的收入帮大家算了一笔账,当年,常吕共家除了留下近1亩土地作菜地外,其余9亩土地种上了方竹。
2005年,云南、贵州、四川三省开始探讨和应对赤水河的跨界共治问题。2020年底,完成了7800亩方竹栽种。
2018年2月,云南、贵州、四川三省签订《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》,率先在长江流域建立第一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。在碗厂镇,常吕共和村民代表看到了种竹前景,就冲着保护赤水河,我们也要种竹,更何况种竹还有收入。
夏至气温升高,但进入银厂村却心旷神怡,顺河而上越觉凉爽。每一个宏大叙事的背景下,都有生命个体点缀其中。这一年,银厂村大旱,几个月没有雨水光顾,位于大荒地的饮用水源干涸。连续几天的小到中雨让赤水河银厂村段两岸的青山更绿,从滮水岩流经刘家坪子出村,河道里的水一如往常清澈,不疾不徐地流着。
时间稍长,常吕共意识到,仅靠一个人在河道打捞垃圾解决不了问题。有了专职巡河员管理河道,2019年1月,常吕共放下了在河道清洁时常使用的火钳、撮箕,但他依旧放不下对河道的牵挂。
银厂村村民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,银厂村是赤水河源头第一村,国土面积24.5平方公里,辖20个村民组,现有总人口1741户6601人。2022年,吴长开开始在竹林里采笋,10多天下来,有了2700元收入。
6月21日,常吕共走在绿树成荫的河堤上,边走边察看河道是否有排污情况,岸边是否有乱搭乱建,周边是否有垃圾燃烧等,如果有,他会立即拨通巡河员的电话。当他看见碑记时,产生了全新的认知,他经常行走的无名河道竟然是赤水河的上游,之前,我没想到我从小生活的地方竟与著名的‘四渡赤水有关。
沿刘家坪子溯流而上到滮水岩,滮水岩是赤水河源第一村银厂村境内赤水河道的起点,刘家坪子是终点,而滮水岩是全长500余公里的赤水河的发轫之地。村民们无奈的表情,时隔多年,常吕共仍记忆犹新,没有办法,只能到更远的地方寻找适合饮用的水源二是聚焦壮骨,打通外联内通大通道。真诚地邀请各位新闻界的朋友走进昭通、认识昭通、宣传昭通,天赐凉机、昭你避暑,大美昭通欢迎您。
宗霞:生态方面的问题有请夏维勇副市长作回复。二是做特城的文章,让发展的品质提起来。
近年来,我们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,对标全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,做好产、城、人三篇文章,用汗水诠释责任,以实干担当事业,采取一系列改革性举措,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,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,书写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时代答卷,昭通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避暑之城、高原水城、魅力古城,昭通欢迎大家。
手握避暑名片,紧盯休闲度假,天赐凉机、昭您避暑,昭通成为避暑旅游目的地。昨天的昭通,在成就与经验中自信。
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-12-21发表在极致时空,如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。
本文链接:http://2di5a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29631/3045.html
有话要说...